布基胶带
布基胶带
布基胶带
当“刚需”见底青岛这家船配“隐形冠军”企业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4-04-11 |   作者: 企鹅电竞网页版入口官网

  “隐形冠军”,中小企业的标杆,指在某一细分领域,具备技术、产品、市场等多维度的碾压实力。然而,当拳头产品走过了销售高峰后,身处行业顶端的“隐形冠军”们也会同样面临挑战。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威”)曾经凭借自主研发生产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跻身全球前五。近年来,面对产业体系调整,他们逆势突围,在确保传统业务基本盘稳定的同时,“二次创业”抢抓绿色航运新赛道,并成功拿下国内首套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实船订单,实现“新纪录”。

  从传统到新兴,海德威在走的路,能够说是眼下众多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那么,“先破后立”式转型背后,企业靠的是什么,又给出了怎样的发展启示呢。

  从航行数据记录仪,到水处理系统,再到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海德威近20年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说见证了船配行业从粗放到智能的进化史,而企业也在其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时间回拨到2008年,海德威自主研发生产的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问世。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卢克超还记得,压载水处理系统在当时全部由国外厂家垄断,虽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但还没有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先例。为了向高端船配领域升级拓展,打破国外企业垄断,赢得船东认可,他们在研发方面能说不计成本。“2014年,在丹麦,三轮陆上两轮实船试验,我们的单次试验费用就超过1000万。”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正是不计成本地付出,让海德威第一次站上了风口。2010年,自主品牌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斩获首套订单;此后,随市场进入爆发期,订单量也进入高速增长。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对船舶排放海里的压载水做处理的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在业内被叫做“履约产品”,通俗来说就是船配“刚需”。在IMO(国际海事组织)合作框架下,依据相关公约要求,船舶运营必须履约性强制安装。

  “自主研发生产压载水处理系统,算是第一次转型,让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自主研发创新产品的巨大潜力。”卢克超介绍,截至2023年底,海德威集团海洋卫士®压载水处理系统订单超3500船套,交付近3000船套,顺利完成销售目标。

  根据IMO有关要求,现有船舶需要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也就是说,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市场需求会逐渐呈现缩减的趋势。

  面对变化,海德威一方面继续优化升级水处理产品,在新造船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比保持30%以上。2023年,压载水处理系统还取得了由CCS(中国船级社)颁发的“碳足迹评价证书”」,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获得了权威认可。另一方面,针对于船舶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也已经悄然推进。

  如果说压载水处理系统,让海德威完成了脱颖而出的首秀,那么眼下的二次转型,企业又将去往何方呢?答案是,低碳航运。

  根据IMO(国际海事组织)设定的最新减排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实现净零排放。清洁能源是船舶从低碳走向碳中和、零碳发展的重要方法,随着使用甲醇等新型清洁能源的新船型不断交付,绿色航运俨然慢慢的变成了全球航运业的新趋势和新赛道。

  然而,另一方面,从船舶市场需求角度来说,甲醇产能远远不足。以一艘两万一千箱的集装箱船为例,甲醇年需求3-5万吨,而目前国内建成绿色甲醇产能仅30多万吨,也就是说,即便全部投入船舶领域,也只能满足几艘船的需求。对比全球目前的在造船,仅去年签订单的甲醇燃料船就有138艘,这些船陆续交付,绿色甲醇短缺局面也将日益凸显。

  在海德威位于青岛崂山区的研发中心,围绕船用LNG/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船舶尾气脱硫系统、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等设备模块的优化和升级,工程师们全情投入。

  据悉,海德威与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其建造的10000DWT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船提供“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解决方案,相关设备已经于去年底完成交付,预计4月份船舶将下水试航。这不仅预示着内贸航运替代燃料正式跨入甲醇时代,对于海德威而言,则是其在成功研发国产压载水处理系统后,又一次在全新赛道中实现领跑,成为国内首套拿下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实船订单的企业。

  不过这一次,看准了新风口的海德威,不止要创新产品,还要为低碳航运这一全球性的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我们计划打造的是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据介绍,根据计划,全链条的零排放将是项目最大亮点。利用现有的海上风电、光伏设备发电,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电解槽、碳捕集等装备技术,在码头基地完成绿色电制合成甲醇,也就是船用绿色甲醇,然后作为船舶燃料,完成航运碳循环生态圈闭环。

  “绿色航运方面,目前已经有实际的增量显现。往后两年来看,随着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布局深入,业绩大幅度增长有望到来,产值或将是以前的好几倍。”海德威没有对于转型的犹豫和不确定,相反,更多是笃定的专业与信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细节。例如,有别于传统生物质、陆地绿电等“常规模式”,创新性提出,与能源企业合作,利用已有的海上风电、光伏设备废电制氢,逐步提升产能;把生产场景直接布设在码头,减少陆运成本等等。而这一些细节,折射出的显然不单单是企业在船配行业的资历,更是一种“隐形冠军”企业的实力。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已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强劲,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对于诞生于青岛的海德威而言,两次转型突围,与国内造船行业蒸蒸日上以及地方政策环境的优化,密不可分。

  “我们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刚刚上市时,在跟瑞典同行的竞争中,虽然对方报价数倍于我们,但是依然可以无悬念中标。因为这个行业不相信低价,客户认的是品质、品牌。”谈及国内造船行业近年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卢克超感受颇深。他表示,正因为国内船舶制造市场占有率日渐提升,作为船配企业,有了更多市场机会,得以让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被更多船东方看到、认可。

  “我们都是跟自己赛跑的人。”正如卢克超所说,当市场机会到来,最终能够抓住的企业,靠的一定是品质和品牌的双重积累。这背后,唯科学技术创新不破。

  据悉,海德威已拥有涵盖近20个主流船级社、船旗国在内的全面认证体系及累计86项授权专利。2023年,由海德威集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打造的新能源实验中心甲醇试验平台项目连续稳定运行超1000小时,收获业界瞩目;氨燃料供给系统、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等解决方案接连取得由挪威船级社(DNV)、意大利船级社(RINA)、中国船级社(CCS)等权威船级社授予的原理认可证书。

  航运业绿色变革的当下,作为船配行业的转型缩影,能预见,海德威和更多企业的新航道才起步。

返回列表
当“刚需”见底青岛这家船配“隐形冠军”企业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4-04-11

  “隐形冠军”,中小企业的标杆,指在某一细分领域,具备技术、产品、市场等多维度的碾压实力。然而,当拳头产品走过了销售高峰后,身处行业顶端的“隐形冠军”们也会同样面临挑战。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威”)曾经凭借自主研发生产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跻身全球前五。近年来,面对产业体系调整,他们逆势突围,在确保传统业务基本盘稳定的同时,“二次创业”抢抓绿色航运新赛道,并成功拿下国内首套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实船订单,实现“新纪录”。

  从传统到新兴,海德威在走的路,能够说是眼下众多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那么,“先破后立”式转型背后,企业靠的是什么,又给出了怎样的发展启示呢。

  从航行数据记录仪,到水处理系统,再到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海德威近20年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说见证了船配行业从粗放到智能的进化史,而企业也在其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时间回拨到2008年,海德威自主研发生产的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问世。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卢克超还记得,压载水处理系统在当时全部由国外厂家垄断,虽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但还没有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先例。为了向高端船配领域升级拓展,打破国外企业垄断,赢得船东认可,他们在研发方面能说不计成本。“2014年,在丹麦,三轮陆上两轮实船试验,我们的单次试验费用就超过1000万。”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正是不计成本地付出,让海德威第一次站上了风口。2010年,自主品牌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斩获首套订单;此后,随市场进入爆发期,订单量也进入高速增长。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对船舶排放海里的压载水做处理的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在业内被叫做“履约产品”,通俗来说就是船配“刚需”。在IMO(国际海事组织)合作框架下,依据相关公约要求,船舶运营必须履约性强制安装。

  “自主研发生产压载水处理系统,算是第一次转型,让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自主研发创新产品的巨大潜力。”卢克超介绍,截至2023年底,海德威集团海洋卫士®压载水处理系统订单超3500船套,交付近3000船套,顺利完成销售目标。

  根据IMO有关要求,现有船舶需要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也就是说,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市场需求会逐渐呈现缩减的趋势。

  面对变化,海德威一方面继续优化升级水处理产品,在新造船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比保持30%以上。2023年,压载水处理系统还取得了由CCS(中国船级社)颁发的“碳足迹评价证书”」,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获得了权威认可。另一方面,针对于船舶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也已经悄然推进。

  如果说压载水处理系统,让海德威完成了脱颖而出的首秀,那么眼下的二次转型,企业又将去往何方呢?答案是,低碳航运。

  根据IMO(国际海事组织)设定的最新减排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实现净零排放。清洁能源是船舶从低碳走向碳中和、零碳发展的重要方法,随着使用甲醇等新型清洁能源的新船型不断交付,绿色航运俨然慢慢的变成了全球航运业的新趋势和新赛道。

  然而,另一方面,从船舶市场需求角度来说,甲醇产能远远不足。以一艘两万一千箱的集装箱船为例,甲醇年需求3-5万吨,而目前国内建成绿色甲醇产能仅30多万吨,也就是说,即便全部投入船舶领域,也只能满足几艘船的需求。对比全球目前的在造船,仅去年签订单的甲醇燃料船就有138艘,这些船陆续交付,绿色甲醇短缺局面也将日益凸显。

  在海德威位于青岛崂山区的研发中心,围绕船用LNG/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船舶尾气脱硫系统、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等设备模块的优化和升级,工程师们全情投入。

  据悉,海德威与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其建造的10000DWT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船提供“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解决方案,相关设备已经于去年底完成交付,预计4月份船舶将下水试航。这不仅预示着内贸航运替代燃料正式跨入甲醇时代,对于海德威而言,则是其在成功研发国产压载水处理系统后,又一次在全新赛道中实现领跑,成为国内首套拿下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实船订单的企业。

  不过这一次,看准了新风口的海德威,不止要创新产品,还要为低碳航运这一全球性的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我们计划打造的是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据介绍,根据计划,全链条的零排放将是项目最大亮点。利用现有的海上风电、光伏设备发电,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电解槽、碳捕集等装备技术,在码头基地完成绿色电制合成甲醇,也就是船用绿色甲醇,然后作为船舶燃料,完成航运碳循环生态圈闭环。

  “绿色航运方面,目前已经有实际的增量显现。往后两年来看,随着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布局深入,业绩大幅度增长有望到来,产值或将是以前的好几倍。”海德威没有对于转型的犹豫和不确定,相反,更多是笃定的专业与信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细节。例如,有别于传统生物质、陆地绿电等“常规模式”,创新性提出,与能源企业合作,利用已有的海上风电、光伏设备废电制氢,逐步提升产能;把生产场景直接布设在码头,减少陆运成本等等。而这一些细节,折射出的显然不单单是企业在船配行业的资历,更是一种“隐形冠军”企业的实力。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已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强劲,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对于诞生于青岛的海德威而言,两次转型突围,与国内造船行业蒸蒸日上以及地方政策环境的优化,密不可分。

  “我们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刚刚上市时,在跟瑞典同行的竞争中,虽然对方报价数倍于我们,但是依然可以无悬念中标。因为这个行业不相信低价,客户认的是品质、品牌。”谈及国内造船行业近年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卢克超感受颇深。他表示,正因为国内船舶制造市场占有率日渐提升,作为船配企业,有了更多市场机会,得以让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被更多船东方看到、认可。

  “我们都是跟自己赛跑的人。”正如卢克超所说,当市场机会到来,最终能够抓住的企业,靠的一定是品质和品牌的双重积累。这背后,唯科学技术创新不破。

  据悉,海德威已拥有涵盖近20个主流船级社、船旗国在内的全面认证体系及累计86项授权专利。2023年,由海德威集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打造的新能源实验中心甲醇试验平台项目连续稳定运行超1000小时,收获业界瞩目;氨燃料供给系统、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等解决方案接连取得由挪威船级社(DNV)、意大利船级社(RINA)、中国船级社(CCS)等权威船级社授予的原理认可证书。

  航运业绿色变革的当下,作为船配行业的转型缩影,能预见,海德威和更多企业的新航道才起步。

...
当“刚需”见底青岛这家船配“隐形冠军”企业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4-04-11

  “隐形冠军”,中小企业的标杆,指在某一细分领域,具备技术、产品、市场等多维度的碾压实力。然而,当拳头产品走过了销售高峰后,身处行业顶端的“隐形冠军”们也会同样面临挑战。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威”)曾经凭借自主研发生产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跻身全球前五。近年来,面对产业体系调整,他们逆势突围,在确保传统业务基本盘稳定的同时,“二次创业”抢抓绿色航运新赛道,并成功拿下国内首套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实船订单,实现“新纪录”。

  从传统到新兴,海德威在走的路,能够说是眼下众多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那么,“先破后立”式转型背后,企业靠的是什么,又给出了怎样的发展启示呢。

  从航行数据记录仪,到水处理系统,再到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海德威近20年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说见证了船配行业从粗放到智能的进化史,而企业也在其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时间回拨到2008年,海德威自主研发生产的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问世。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卢克超还记得,压载水处理系统在当时全部由国外厂家垄断,虽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但还没有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先例。为了向高端船配领域升级拓展,打破国外企业垄断,赢得船东认可,他们在研发方面能说不计成本。“2014年,在丹麦,三轮陆上两轮实船试验,我们的单次试验费用就超过1000万。”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正是不计成本地付出,让海德威第一次站上了风口。2010年,自主品牌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斩获首套订单;此后,随市场进入爆发期,订单量也进入高速增长。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对船舶排放海里的压载水做处理的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在业内被叫做“履约产品”,通俗来说就是船配“刚需”。在IMO(国际海事组织)合作框架下,依据相关公约要求,船舶运营必须履约性强制安装。

  “自主研发生产压载水处理系统,算是第一次转型,让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自主研发创新产品的巨大潜力。”卢克超介绍,截至2023年底,海德威集团海洋卫士®压载水处理系统订单超3500船套,交付近3000船套,顺利完成销售目标。

  根据IMO有关要求,现有船舶需要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也就是说,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市场需求会逐渐呈现缩减的趋势。

  面对变化,海德威一方面继续优化升级水处理产品,在新造船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比保持30%以上。2023年,压载水处理系统还取得了由CCS(中国船级社)颁发的“碳足迹评价证书”」,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获得了权威认可。另一方面,针对于船舶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也已经悄然推进。

  如果说压载水处理系统,让海德威完成了脱颖而出的首秀,那么眼下的二次转型,企业又将去往何方呢?答案是,低碳航运。

  根据IMO(国际海事组织)设定的最新减排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实现净零排放。清洁能源是船舶从低碳走向碳中和、零碳发展的重要方法,随着使用甲醇等新型清洁能源的新船型不断交付,绿色航运俨然慢慢的变成了全球航运业的新趋势和新赛道。

  然而,另一方面,从船舶市场需求角度来说,甲醇产能远远不足。以一艘两万一千箱的集装箱船为例,甲醇年需求3-5万吨,而目前国内建成绿色甲醇产能仅30多万吨,也就是说,即便全部投入船舶领域,也只能满足几艘船的需求。对比全球目前的在造船,仅去年签订单的甲醇燃料船就有138艘,这些船陆续交付,绿色甲醇短缺局面也将日益凸显。

  在海德威位于青岛崂山区的研发中心,围绕船用LNG/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船舶尾气脱硫系统、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等设备模块的优化和升级,工程师们全情投入。

  据悉,海德威与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其建造的10000DWT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船提供“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解决方案,相关设备已经于去年底完成交付,预计4月份船舶将下水试航。这不仅预示着内贸航运替代燃料正式跨入甲醇时代,对于海德威而言,则是其在成功研发国产压载水处理系统后,又一次在全新赛道中实现领跑,成为国内首套拿下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实船订单的企业。

  不过这一次,看准了新风口的海德威,不止要创新产品,还要为低碳航运这一全球性的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我们计划打造的是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据介绍,根据计划,全链条的零排放将是项目最大亮点。利用现有的海上风电、光伏设备发电,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电解槽、碳捕集等装备技术,在码头基地完成绿色电制合成甲醇,也就是船用绿色甲醇,然后作为船舶燃料,完成航运碳循环生态圈闭环。

  “绿色航运方面,目前已经有实际的增量显现。往后两年来看,随着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布局深入,业绩大幅度增长有望到来,产值或将是以前的好几倍。”海德威没有对于转型的犹豫和不确定,相反,更多是笃定的专业与信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细节。例如,有别于传统生物质、陆地绿电等“常规模式”,创新性提出,与能源企业合作,利用已有的海上风电、光伏设备废电制氢,逐步提升产能;把生产场景直接布设在码头,减少陆运成本等等。而这一些细节,折射出的显然不单单是企业在船配行业的资历,更是一种“隐形冠军”企业的实力。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已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强劲,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对于诞生于青岛的海德威而言,两次转型突围,与国内造船行业蒸蒸日上以及地方政策环境的优化,密不可分。

  “我们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刚刚上市时,在跟瑞典同行的竞争中,虽然对方报价数倍于我们,但是依然可以无悬念中标。因为这个行业不相信低价,客户认的是品质、品牌。”谈及国内造船行业近年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卢克超感受颇深。他表示,正因为国内船舶制造市场占有率日渐提升,作为船配企业,有了更多市场机会,得以让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被更多船东方看到、认可。

  “我们都是跟自己赛跑的人。”正如卢克超所说,当市场机会到来,最终能够抓住的企业,靠的一定是品质和品牌的双重积累。这背后,唯科学技术创新不破。

  据悉,海德威已拥有涵盖近20个主流船级社、船旗国在内的全面认证体系及累计86项授权专利。2023年,由海德威集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打造的新能源实验中心甲醇试验平台项目连续稳定运行超1000小时,收获业界瞩目;氨燃料供给系统、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等解决方案接连取得由挪威船级社(DNV)、意大利船级社(RINA)、中国船级社(CCS)等权威船级社授予的原理认可证书。

  航运业绿色变革的当下,作为船配行业的转型缩影,能预见,海德威和更多企业的新航道才起步。

...